主頁 / 產品 > 電冰箱 > 正文

38.1%份額成產業新高度:行業向左,海爾冰箱向右

2019-05-16 13:42:43   來源:家電消費網   評論:0   [收藏]   [評論]
導讀:  第一份額的海爾冰箱再度實現高增速,以38 1%刷新最高市場份額記錄,如何解讀冰箱業的海爾現象?  國內權威市場調查機構中怡康公布的18周市場數據顯示,在五一小長假中,海爾冰箱以38 1%的市場份額保持第一,
  第一份額的海爾冰箱再度實現高增速,以38.1%刷新最高市場份額記錄,如何解讀冰箱業的“海爾現象”?

  國內權威市場調查機構中怡康公布的18周市場數據顯示,在五一小長假中,海爾冰箱以38.1%的市場份額保持第一,同比提升1.8%,市場首位度達到3.43,再創五年來重大節假日銷售歷史新高。

  而反觀整體的冰箱市場,緩慢的發展節奏似乎仍在延續。數據顯示,2019Q1冰箱市場零售量同比下降3.0%,零售額同比下降4.3%。行業愈冷,強者愈強。抽絲剝繭一連串數字,我們選擇把目光聚焦到高份額、高增長背后,海爾冰箱作為行業第一的守擂者、更成為自身記錄的攻擂者的發展之道:抓高端風口、創保鮮發明、換生態道路,這對冰箱產業的發展意義更大。

  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行業變冷龍頭變大

  38.1%份額的不僅代表了制冷產業的“新高度”,也為疲態中的家電市場注入一針腎上腺素。《2019年中國家電行業一季度報告》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的家電市場并沒有擺脫2018年的下行態勢,在大家電增量市場基本飽和、房地產拉力減弱等行業內外不利因素的影響下,諸多品類出現了增長放緩甚至下滑。

  “同時頭部品牌的市場份額也在繼續擠壓中小品牌的市場份額,這種馬太現象愈加明顯。”業內專家表示。

  以冰箱市場的第18周數據為例,則能較為直觀的感受到這一現象。中怡康第18周數據顯示,銷量前10的冰箱型號中,海爾占了8臺,其中一半都是均價6000以上的冰箱,其中兩臺海爾冰箱更是過萬的均價成為高端市場首選。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全國居民平均每百戶冰箱擁有量已達95.3臺,加上冰箱換代周期長,冰箱的家庭保有量早已趨近飽和,消費者更愿意為高價高質量的冰箱買單。

  在這樣的背景下,海爾率先開啟高端轉型,從消費者需求出發,改善產品結構,以保鮮科技創新調整產品結構,實現在冰箱市場低迷的狀態下的持續逆勢增長。以海爾高端冰箱和宴冰箱為例,其搭載自主研發的冷藏光感鎖鮮、阻氧干濕分儲、全空間凈衛系統等四項保鮮科技,結合行業同價位段唯一自鎖抽屜結構和360度全密封條設計等設計,實現高端成果落地。

  “消費升級趨勢沒變,人們消費需求正在擴張,新的個性化消費需求不斷形成。”業內人士分析,“和手機電腦一樣,高端冰箱將成為未來產品決戰的主流方向。”而這也是行業變冷,海爾作為龍頭企業份額持續變大的原因之一。

  創新引領的“鯰魚效應”:行業變慢 強者變快

  傳統家電已經進入存量市場時期,全國有著很大的換新市場。較高的百戶保有量、較高的消費者接受度,促使傳統家電的銷售向著替換更新的方向發展,消費者的選擇則向著智能和健康的趨勢進行。

  冰箱市場的“消費升級”現象體現在人們對新鮮食材儲存要求的提高。市場上各類保鮮噱頭層出不窮,然而實際使用體驗卻不盡如人意:肉類解凍后流出大量血水,口感鮮味不再,甚至出現食品凍裂、凍破等現象。當前,冷藏室保鮮技術百花齊放,然而冰箱冷凍室保鮮卻成了保鮮領域的“原始地帶”。

  正如魚群中需要一條讓魚群保持活力的鯰魚,冰箱市場中也需要這樣一條“鯰魚”來帶領市場不斷突破保鮮科技的瓶頸,激活冰箱市場的活力。

  直到海爾全空間保鮮冰箱出現,才終結了冷凍室保鮮難題,實現對保鮮觀念的顛覆。在冷藏室,全空間保鮮搭載光感鎖鮮科技,首次將衛星光感技術運用于冰箱保鮮,保鮮效果提升20%,搭載阻氧干濕分儲科技,解決用戶干濕分儲的儲物需求;在冷凍室運用冷凍智能恒溫科技,加裝風機遮蔽裝置,徹底化解肉類解凍流血水的問題。

  一個品牌的創新實力,也是其立足之本。而技術創新強調投入,更要看重產出。在物聯網時代,海爾還將AI、大數據等技術應用于冰箱保鮮,針對全球1258種食材的溫濕度進行研究,并根據AI大數據算法對食材的種類、溫度、用戶偏好等18個參數進行計算,為食物定制專屬的儲存條件。

  如同一條攪動市場的“鯰魚”,海爾以用戶需求為“指南針”,推動中國冰箱業保鮮科技實現一次次突破,其制定的IEC冰箱保鮮國際標準以及《全空間保鮮電冰箱》標準,也為行業的發展樹立了準則。

  行業流行這樣一句話:海爾冰箱創新史,就是中國冰箱發展史。作為冰箱行業迄今為止唯一的“中國專利金獎”獲得者,海爾冰箱始終代表著中國冰箱業的最高科技水平。

  生態共創的“飛輪效應”:行業變速 海爾變道

  不少消費者選擇在五一期間購置新的冰箱,對于置換型需求而言,智能冰箱更是首選。然而市面上的智能冰箱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為何消費者最后還是選擇了海爾?

  業內人士表示,這是因為在行業還聚焦賣傳統硬件、考慮是提價還是降價的“變速”通道上,海爾已經率先跳出硬件范疇,以冰箱為載體構建食聯生態,連接8大類200多家生態資源方,為用戶提供應用區塊鏈技術的溯源產品、美食菜譜、烹飪教學、營養指導、影音娛樂、在線購物等服務。

  對于消費者而言,購入一臺海爾冰箱相當于購入一整套智慧廚房解決方案,無論是硬件保鮮能力還是生態增值服務,海爾都是最優選,這也是在冰箱市場整體疲態的同時海爾還能保持高增長、高占有率的主要原因。

  在這個環環相扣的生態中,以海爾冰箱為中心與載體,資源方為用戶提供圍繞健康食材的所有服務,用戶在享受安心食材與便捷服務的同時,也讓食聯生態變得更有競爭力。海爾、資源方、用戶三個齒輪彼此咬合、震蕩放大,也就是著名的“飛輪效應”。

  如果將海爾冰箱產業比作一座冰山,再次刷新五年來重大節假日銷售歷史新高的成績只是浮出水面的小小一角,隱藏在水面下的則是海爾冰箱圍繞用戶建立起的龐大生態體系。在人單合一模式指導下,海爾始終將用戶需求作為產品迭代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無論是全空間保鮮、干濕分儲等原創科技,還是生態時代的食聯網建設,都為物聯網時代的產業生態轉型提供了借鑒意義。

分享到:
責任編輯:zsz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