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落定 大疆脫險?
不過,安全或許也只是暫時的,除了337調查,大疆的多事之秋還面臨不少難關,比如真假難辨的裁員傳聞、競爭對手的虎視眈眈,一枝獨秀的大疆要想完全安心還有點難。
獲勝
對于大疆來說,8月20日是個值得慶祝的日子。
“北京時間今天凌晨5點,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做出了針對大疆的337調查終裁:不會發布禁令,大疆勝。”在朋友圈,大疆公關總監謝闐地發布了這樣一條消息。
ITC的最終裁定是這樣的:暫停對大疆的有限排除令,等待美國專利商標局出具最終書面決定,確定184號專利是否無效。
這意味著,在長達兩年的337調查中,大疆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調查源于2018年8月30日。彼時,深圳道通在美子公司Autel Robotics指控大疆及其關聯公司對美出口、在美進口或在美銷售的無人機及其組件侵犯其專利權,請求ITC發起337調查并發布有限排除令和禁止令。
Autel主張的三項被大疆侵犯的專利的美國專利號分別為US7,979,174;US9,260,184和US10,044,013,即所謂174專利、184專利和013專利。憑借這三項專利,Autel試圖阻止大疆在美國銷售具有智能操作(如避障)(174專利),電機槳葉片(184專利)或夾在無人機上的電池(013專利)的無人機。
公開資料顯示,337調查是指美國ITC根據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節條款及相關修正案進行的調查,禁止的是一切不公平競爭行為或向美國出口產品中的任何不公平貿易行為。
一旦在此調查中敗訴,大疆有可能會面臨產品無法進入美國市場的危險,甚至在全球市場也將被屏蔽和被封殺。對于主打國際市場的大疆來說,敗訴無異于滅頂式的打擊。
事實上,在ITC之前,已經有安全信號被釋放出來。5月22日,美國飛翰律師事務所稱,其代理的ITC根據337條款對大疆展開調查一案取得重要進展,大疆被控侵權的三項專利中的相關權利要求截止北京時間5月21日晚已全部宣告無效。
波折
結果令人欣慰,但調查歷程注定不是順利的。
在Autel發起指控之后,2018年10月2日,ITC開始正式調查。
2018年底,大疆在美國專利局(USPTO)專利審判和上訴委員會(PTAB)提出了雙邊復審(interpartes review),對ITC程序中涉及的所有三項專利的主張提出異議。
一年多以后,也就是今年3月2日,ITC首席行政法法官(CALJ)Bullock發布了對大疆有利的初步裁決。 CALJ判定大疆沒有侵犯174專利,還根據多種理由判定013專利權主張無效。不過,CALJ判定許多大部分大疆產品侵犯了184專利。
2020年5月13日,PTAB宣布174專利的所有權利要求均無效。5月14日,PTAB又認定013專利權利要求中的所有權利要求無效。5月21日,PTAB認定所有大疆提出異議的184專利權利要求無效。
但在6月8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發布公告稱,將部分重新審核關于184專利的初步裁決,大疆的轉子鎖定組件是否應該作為被調查的一部分進行裁決。委員會要求雙方于6月24日提交對歐盟委員會審查問題的初步答復,并于2020年7月1日提交各自的答辯狀。
直到8月20日,ITC發布最終裁決,該委員會最終裁定:大疆部分無人機產品違反了經修訂后的《1930關稅法案》第337條,侵犯了原告的專利US9,260,184(184專利);被告重新設計的轉子鎖定組件尚不成熟,尚不足以在本次調查中做出裁決;適當的補救措施是有限排除令以及禁止和終止令;將先暫停對上述補救命令的執行,等待PTAB發布確認184專利無效的最終書面決定。
這意味著,ITC認為,大疆的部分型號無人機侵犯了184專利。委員會將暫停對大疆的有限排除令,直到美國專利商標局出具最終書面決定,確定184專利無效。
對于兩年的調查是否對大疆在美國的銷售產生影響,謝闐地回應稱,的確有很多爭議,但沒有具體實施的措施,因此,沒有太大影響。不過,大疆方面也仍在持續關注。
覬覦
在337調查上,大疆已經放下心來,但放眼如今的市場,大疆的隱憂仍然存在。
競爭對手正在暗潮涌動。2012年,大疆發布了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消費級無人機“大疆精靈Phantom 1”開始,無人機市場由此打開。
在美國市場,大疆的地位十分牢固。分析公司Drone Industry Insights稱,根據美國聯邦航空局的數據,DJI的產品現在占美國無人機市場的77%,而該市場的銷售收入也占據了大疆40%的營收。
但對大疆不信任的氛圍也在從未在美國市場中消散。
事實上,早在2017年,美國軍方就曾以數據安全隱患為由,宣布停用大疆無人機。
今年7月,美國和法國研究人員再次發布報告稱,大疆APP過度收集信息,并通過分享到社交媒體的功能將數據傳回中國。彼時,大疆方面曾對此表示,撰寫報告的兩家公司均服務于大疆的競爭對手Parrot。
這更像是欲加之罪。2019年7月,美國內政部曾發布過一份報告,表示美國內政部已經對大疆的兩款無人機產品進行了總計1245次、538小時的測試,測試中并沒有發現大疆存在數據泄露的情況發生。
就在ITC表示不會對大疆發布禁令的同一天,美國國防部創新部門宣布,批準聯邦政府采購Altavian, Parrot SA,Skydio,Teal 以及Vantage Robotics這五家“非中國”公司生產的小型無人機,
美國國防創新部門主任布朗(Mike Brown)在聲明中說,“我們需要能夠替代中國制造小型無人機的能力”,批準美國五家公司的產品供聯邦政府采購能夠“為美國和我們的盟友提高這種能力的長遠可行性”。
對此,大疆方面回應稱,大疆的產品均為民用用途設計,不符合軍用規格的要求。
對于競爭方面的問題,謝闐地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沒有什么可擔心的,除了早年SOLO與大疆的同臺競爭,后面基本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了。
值得注意的是,從Skylogic Research此前公布的全球10大無人機企業排行榜中,上述5家企業僅Parrot SA一家上榜,排名全球第五,市場份額為2%,而其他4家美企均未上榜。
除了外部環境的問題之外,大疆內部也似有松動。8月17日,據路透社報道,大疆正在大規模削減其全球銷售和營銷團隊,規模高達14000人。
在4個月前,也有類似的報道稱,大疆計劃裁員50%。彼時,大疆回應稱該消息系假新聞。
而對于此次的裁員傳聞,謝闐地表示,現在只能不予回應,換個緩和的時間可以解釋一下路透社的消息是怎么來的,純屬文化差異的誤會,現在則需要提高警惕、慎重一點。
“讓子彈再飛一會兒”,謝闐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