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聚焦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障先行,賦能成為“金鑰匙”

2021-03-08 16:04:26   來源:家電消費網   評論:0   [收藏]   [評論]
導讀:  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在京召開,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再次成為兩會熱議話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依靠創新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促進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更好發揮創新驅動發
  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在京召開,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再次成為兩會熱議話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依靠創新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促進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更好發揮創新驅動發展作用。同時,報告強調,“金融機構要堅守服務實體經濟的本分”。

  多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也對如何提振實體經濟,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其中,科技賦能實體發展、強化金融等各項保障等成為重點關注領域。

  “賦能”成為實體經濟發展關鍵詞

  在數字經濟、工業互聯網已經蓬勃發展的今天,數字經濟、互聯網如何賦能實體經濟發展成為今年兩會中眾多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焦點。

  全國人大代表、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帶來《關于推進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有效支撐中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希望通過算力基礎設施建設,賦能實體經濟發展。他認為,發展數字經濟,加快各行各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離不開“新IT”基礎設施的支撐和賦能作用。所謂“新IT”,就是基于“端(智能物聯網終端)-邊(邊緣計算)-云(云計算)-網(5G)-智(行業智能)”技術架構賦能各行各業、實現智能化變革所需要的技術、服務與解決方案。

  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總裁周云杰帶來了《關于建設中國特色工業互聯網體系,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周云杰認為,雙循環的重要支點是激活市場需求,重點是激發中小企業的活力,而中國的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參差不齊,因此,要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通過建設中國特色的工業互聯網,為中小企業賦能勢在必行。

  全國人大代表、蘇寧集團董事長張近東的建議則為鄉村消費市場的小微實體帶來了更多發展空間。張近東建議,將品質升級、體驗升級作為鄉村商業消費升級的主要方向,通過對農村小微零售企業的數字化賦能,引領帶動農村消費品質升級,充分釋放農村消費潛力。同時,也要把農村電商人才培訓作為系統工程,為再造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農村實體零售夯實人才基礎。

  強化實體經濟的金融、法律等基礎保障

  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各類基本保障、制度與規章的完善,今年兩會中,在金融、法律等領域都有代表委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近年來,以多維度數據集成、共享為特征的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但“融資難、融資貴”始終是阻礙小微實體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問題。而在新冠肺炎疫情加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如何利用數字化手段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問題值得重點關注。對此,全國人大代表、蘇寧集團董事長張近東認為,地方政府的小微企業數字化平臺建設,有助于緩解這一困境,且這類平臺有望成為普惠金融的“新基建”。

  張近東建議由政府牽頭探索建設和完善區域小微企業數據集成系統,打造開放式的小微企業數字化平臺,加固完善政府管理服務、小微企業信息提取和金融機構付費合作的市場化聯系。同時在小微和民營企業數據建設基礎更好的地區,率先成立小微企業數字平臺展開試點。

  全國政協委員、申萬宏源證券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表示,發展資本市場的目的仍是立足服務實體經濟。今年他的關注重點是在“十四五”時期,證券市場如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面對資本市場新的風險源。

  張近東、楊成長聚焦金融的服務功能,全國人大代表,人行南京分行黨委書記、行長郭新明的建議則是希望在法律制度上進行完善,避免企業踩雷。郭新明在2021年全國兩會上提交《關于修訂〈企業破產法〉增設“金融機構破產”專章》的議案,建議在《企業破產法》中增設“金融機構破產”專章,以統領金融單行法律法規有關破產規定,健全金融機構破產法律制度,構建系統完整、和諧統一的現代化破產法律體系;饨鹑跈C構存在的風險,更好服務經濟發展。

  實體經濟是新動能孕育的土壤,也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基質,在新時期如何完善實體經濟發展的制度基礎需要智慧,通過數字技術賦能實體經濟中的小微主體,則需要更多蘇寧、聯想、海爾這樣的企業與平臺的關注與投入。

分享到:
責任編輯:zsz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