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香囊沐蘭湯,大鵬教育舉辦端午非遺文化公益活動

6月11日,在五月初五端午節即將來臨之際,大鵬教育特別邀請了30名幸運學員參加“迎福納祥,香飄大鵬”大鵬教育端午香囊非遺文化,共同感受端午民俗的獨特魅力。
提到端午,就不得不提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這位以一人之力與《詩經》并肩的偉大詩人,不僅為中國的文學史開啟了浪漫主義的絕美詩篇,更是以懷石自沉、自投汨羅的決絕姿態,感召和激勵著古往今來的無數中華兒女。在活動一開始,民俗老師李艷就在這個特殊的時刻,從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開始講起,為學員講述了端午習俗的種種由來。

如果你可以穿越回古代,那么在端午節這天你起床的第一件事,可能就是佩戴香囊。自漢代起,人們就開始在端午這天往香囊中塞入時令花草,然后向長輩請安。端午佩戴香囊,不但有辟瘟除穢的說法,也是為了用草藥的天然香氣驅蚊防蟲。在一代代的傳承中,端午佩戴香囊更是延伸出祈福安康、庇佑護體的吉祥寓意。再加上香囊里草藥天然淡雅的香氣,往往有著養性寧神的功效,因此,在端午佩戴香囊是一件吉祥又風雅的獨特習俗。

在活動現場,民俗老師拿出了佩蘭、丁香、艾草、陳皮、薄荷等香料,帶領學員們一起制作香料,為端午驅邪避瘟、祈福納祥做準備。大鵬教育則早早為學員們準備了香囊袋,讓學員們更加輕松地體驗端午的傳統民俗。

除了香囊,最不能錯過的還有沐蘭湯環節。在學員的期盼之下,民俗老師將準備好的香料和鮮菖蒲一起放入鍋中,向學員們展示了如何正確的煎水制作可用來沐浴的“蘭湯”。這一充滿儀式感的民俗起源雖不可考,但從屈原所作的《九歌·云中君》中的那句“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中就能看出,“沐蘭湯”的風尚或許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古人們認為,五月初五端午日午時,為一年中陽氣最旺盛之時。端午這天是草木一年中藥性最強的一天,在這一天沐浴天然草藥煎水而成的湯浴,更有強身健體之效。

除了戴香囊趨吉避兇,“沐蘭湯”強身健體,雄黃酒這個極具傳奇色彩的民俗,自然也讓人倍感期待。大鵬教育為學員們準備了雄黃酒,以抹額代替飲用的方式,讓這一古老而傳奇的民間風俗充滿了嶄新的風尚。
最后,在眾人的依依不舍之下,大鵬教育的端午非遺文化活動告一段落。其實,不論是佩戴香囊還是制作蘭湯,這些小小的民俗不但有趣,還充滿了令人欣喜的獨特趣味。比起古人,現代人或許需要這些充滿了歷史和儀式感的民俗活動,讓生活變得莊嚴而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