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劉俏:這組數字要回到2字頭,投資很重要

2024-07-03 10:05:49   來源:新浪科技   評論:0   [收藏]   [評論]
導讀:  如今,傳統經濟增長動能式微,而新的增長引擎尚未就位,有人對中國經濟產生了悲觀情緒。但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金融學系教授劉俏看來,支撐中國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的結構性力量正在形成,因為任何產業
  如今,傳統經濟增長動能式微,而新的增長引擎尚未就位,有人對中國經濟產生了悲觀情緒。但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金融學系教授劉俏看來,支撐中國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的結構性力量正在形成,因為“任何產業都可借數字化轉型再做一次。”

  近日,《新浪財經 · WeTalk》欄目獨家對話劉俏。他直言,“中國要保持比較平穩的可持續增長,其實全要素生產率與投資率之間是很強的正向關系。”

  據悉,全要素生產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簡稱TFP)是一個經濟學概念,用于衡量生產效率的指標。它指的是在各種生產要素的投入水平既定的條件下,所達到的額外生產效率。

  在2010年完成工業化進程之后,全要素生產率增速下降,“降到現在一年只有1.8%的樣子,我們需要回到2字頭,這種情況下投資變得很重要。”他說:“把短期困難視為常態并過度外推,你將失去創造歷史的機會——悲觀者注定失去未來。”

  投資節點行業才能拉動很長的產業鏈

  關于保持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劉俏提出,在未來十幾年,投資很重要,要保持投資強度,就需要對節點行業和節點領域保持一定的投資強度。但是這些節點行業和節點領域的標準是什么?

  劉俏認為,原來的節點行業房地產,再投供需已經嚴重失衡,很多制造業也在講產能過剩,繼續投也不太現實,只有著眼于未來,看產業結構會怎么調整。

  他指出,可能有兩部分領域是構成未來的關鍵領域,其中一個是因為技術革命帶來一些增長機會的領域,像未來產業、戰略新興產業,對整體經濟也有拉動作用。還有一部分是因為種種制度制約,目前整個生產力水平不是特別理想的領域。“比如,中國農業的生產率是比較低的。以前講8億農民,占GDP比重只有8%不到,但是卻用了1/4的勞動力人口從事農業工作,說明本身的生產率是很低。”

  關于農業領域,劉俏認為,因為其涉及土地使用權流轉、涉及農業轉移人口能不能夠徹底市民化等問題,生產力具有很大的釋放空間和可能性,這部分需要未來做投資。

  “投資廣義的概念是要花錢去解決這些問題。”劉俏談到,比如生產性服務業,其實短板很多,需要投資,這些也構成未來的節點行業。

  “節點行業就是投資后,它能拉動很長的產業鏈。”他談到了數字化轉型帶來的生產率提升空間,中高端制造業生產率提升以及能源轉型。“據我們測算,中國實現碳中和,至少需要300萬億人民幣的投資,到2050年分配到每一年都是超過10萬億人民幣的投資。”“一旦勢能釋放出來,它對整個產業結構,對整個經濟社會帶來深遠影響,會形成未來的新增長速度。”

  政府要筑巢引鳳,推動產業迭代

  受收入壓力影響,各級政府的投資能力可能有所下降,在對節點行業和節點領域的投融資中,政府和市場兩只手之間如何分工合作?

  劉俏認為,節點行業對國民經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資本回報可能并不高。比如,高鐵其實改變了中國經濟的業態,產業鏈很長,拉動大量上下游企業的成長崛起,但其自身因為重資產,投資回報并不高。

  “這種領域光靠市場資本、靠民營資本,很容易導致投資不足,因為回報不足”,他認為,政府投資的重點應該是社會回報遠遠大于資本回報的領域,比如公共服務體系,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包括科技創新里的基礎研究。

  他表示,這類領域企業其實沒有動力投資,因為它有很強的外部性,成本是企業來扛的,但收益又不是企業獨享,是整個社會共享,企業本身沒有這種動力,需要政府協調。從這個角度講的話,中國經濟未來轉型新生產力要形成,需要對很多關鍵領域進行投資,政府可能應該聚焦在那些只靠市場資本容易出現投資不足的、社會回報遠遠高于資本回報的領域。

  “這是政府投資應該堅守的基本準則,剩下的事情讓民營資本來做。政府做基礎設施,然后筑巢引鳳引私營資本進入戰略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然后推動經濟發展產業迭代。”

  中國至少還有60萬億國債發行空間

  政府投資能力不足怎么辦?關于這個問題,劉俏表示,美國就是投資不足的案例,比如基建、公共服務體系是嚴重投資不足,5G基站投資不夠,美國的基礎設施其實很陳舊。他坦言,雖然現在國內地方財政確實壓力很大,但中國政府投資的量是夠的。

  劉俏認為,未來還有相當長一段時間,需要不斷推進實施較積極的財政政策空間。“像國債,中國國債占GDP的比例比較低,大概就是20%左右,未來要解決很多短期的或者長期的問題,我們有很強地通過發行中央政府債券,增加中央政府債務來獲得資金,去解決很多問題的空間。”

  他表示,中國至少還有60萬億的國債發行空間,分10年的話,一年6萬億。“美國的聯邦政府債券已經突破34萬億美元了,基本上是其GDP的1.2倍左右了,我們中國才占20%。”

  在他看來,中國政府的信用是很好的,“政府手頭是有資產的,美國政府手頭沒有資產,他發的是信用債,所以我們可以增加一些比例,到GDP的1.5倍沒問題。”

  同時他也指出,中央政府發超長期國債,對投資者而言可以增加投資收入,另外把資金朝需求端去做傾斜,能起到比較好地拉動經濟的作用。

分享到:
責任編輯:zsz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