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元吃不飽”的味千拉面,悄悄關了200家門店

2024-09-10 09:30:18   來源:新浪科技   評論:0   [收藏]   [評論]
導讀:  作為國內日式快餐的啟蒙者,味千拉面曾經風靡一時,不過面對激烈的餐飲市場競爭,味千拉面如今也在業績下滑的困境中掙扎。  味千拉面的背后是港股上市公司味千(中國)。2019-2023年,味千(中國)業績呈現大小
  作為國內日式快餐的啟蒙者,味千拉面曾經風靡一時,不過面對激烈的餐飲市場競爭,味千拉面如今也在業績下滑的困境中掙扎。

  味千拉面的背后是港股上市公司味千(中國)。2019-2023年,味千(中國)業績呈現“大小年”交替變動的狀況。去年,味千(中國)好不容易扭虧為盈,但2024年上半年再次轉虧。

  消費者正在拋棄這個初代網紅品牌。在新浪財經發起的投票中,近65%投票網友認為味千拉面“定價較高,性價比低”,此外還有近20%的投票網友認為味千拉面“味道一般,種類選擇少”。

  除了門店客流量減少導致收入倒退之外,新浪財經注意到,味千(中國)的虧損還源自于投資失利。2024年上半年,味千(中國)在物業和金融資產投資上虧損了約5000萬元,而去年同期則取得約6350萬元的收益。

  千店計劃,遙遙無期

  近年來,味千(中國)的經營并不穩定,2019-2023年,味千(中國)業績呈現“大小年”交替變動的狀況。去年,味千(中國)好不容易扭虧為盈,但2024年上半年再次轉虧。

  根據財報數據,2024年上半年,味千(中國)營業額約為8.27億元,同比下降了約6.6%,公司股東應占虧損約為715.7萬元,而去年同期則實現了凈利潤1.33億元,業績由盈轉虧。

  對于上半年的虧損,味千(中國)表示皆因受到消費降級大環境的影響,導致門店客流量減少,同店銷售錄得負增長,部分門店出現虧損,進而引致使用權資產及固定資產的減值撥備增加。

  此外,新浪財經注意到,味千(中國)的投資表現出現明顯波動,公司在物業和金融資產兩項投資上出現了較大金額的虧損,因此拖累了整體盈利能力。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味千(中國)以公允價值計量的物業和金融資產投資虧損約5000萬元,而去年同期則取得約6350萬元的收益。

  營業額下降的同時,味千(中國)也掀起了關店潮。2010年,味千(中國)曾提出雄心勃勃的“千店計劃”,目標是在5年內在中國開設1000家店面。次年,味千(中國)因“骨湯門”事件受到重創,當年7月,味千拉面承認其湯底的確是由濃縮液兌制而成的,品牌形象和業績因此大受損傷。隨后幾年,公司的門店增長幾乎陷入停滯,甚至倒退。

  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味千(中國)的門店數量一度達到799家,不過自此之后就一直呈現下降趨勢。2021年-2023年,味千(中國)門店數量為737家、597家和562家。截至2024年8月26日,味千(中國)旗下門店數量為575家,雖然較去年有小規模的擴張,但較2019年減少224家店,離“千店計劃”的目標更是遙遙無期。

  定價高是“硬傷”

  業績不穩定以及關店潮的背后,味千拉面面臨著消費者口碑下滑的打擊。在新浪財經發起的、共1500人參與的投票中,針對“味千拉面為何被拋棄”的話題,近65%投票網友認為,味千拉面“定價較高,性價比低”。

  有網友評論稱,“看著像快餐,價格卻不便宜”“兩個大人帶兩個小孩吃了快300元,還不怎么飽”。據了解,味千拉面的人均消費金額大概為40-50元。

  此外,也有近20%的投票網友認為,味千拉面“味道一般,種類選擇少”。有網友表示,“主要還是不好吃,如果很好吃,賣貴點偶爾還是會去的”“味精放太多,吃完以后口渴得厲害。”

  近年來,對于味千拉面的出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問題,消費者的質疑聲更是不斷,尤其是2011年的“骨湯門”事件后,味千拉面品牌信譽受到了嚴重損害。

  按照味千拉面的宣傳,其招牌的豬骨湯底是由純豬骨熬制而成,但當時味千拉面卻被媒體曝光,其湯底實際上是用濃縮液勾兌而成。在前述投票中就有網友提到,“上次聽說味千拉面,還是調味粉代替‘骨湯’的新聞”。今年以來,在新浪旗下消費者服務平臺黑貓投訴 【下載黑貓投訴客戶端】上,還有多名消費者投訴味千拉面,并稱在拉面中吃出蟑螂或蟲子。

  在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味千拉面品牌老化且欠缺創新,導致自身造血能力不足。朱丹蓬稱,“近些年來,味千拉面的盈利主要依賴于理財產品支撐,‘骨湯門’造假曝光對味千拉面來說更是雪上加霜,整體來看,味千拉面不具備較高的性價比和質價比。”

  中式品牌擠壓,自救困難?

  作為日式快餐的初代網紅,味千拉面啟蒙了不少消費者對于日式拉面的認知。2007年,味千(中國)頭頂“拉面第一股”的光環,打破內地連鎖餐飲企業從未在港交所上市的僵局,其創始人潘蔚也連續4年蟬聯胡潤餐飲富豪榜榜首。

  不過來到2021年前后,面館品牌的高溢價能力受到資本關注,群眾基礎深厚但是市場化程度較低的中式拉面賽道開始擠滿創投,投資人們紛紛下場“吃面”。

  據公開報道,僅2021年,面館賽道就有13起融資事件,總額超14.4億元,其中不乏高瓴、紅杉、金沙江等知名投資機構。和府撈面、馬記永、陳香貴、張拉拉等新中式拉面品牌自此一路狂奔,迅速在市場中站穩腳跟。

  外部競爭的加劇讓味千拉面等老牌日式拉面品牌面臨著強大壓力,生存空間不斷被擠壓。事實上,味千拉面也曾通過多品牌布局、產品創新、會員行銷策略優化等方式努力“翻身”。

  2018年后,味千拉面的門店進行了系統性升級,開發了多種風格,包括味千拉面旗艦店、IP主題店以及標準店三大店型。在產品和渠道上,味千拉面積極拓展銷售渠道,并開發自熱外賣,爭奪速食市場。

  不過,受到市場環境波動的影響,如今消費者的消費思維和消費行為都發生巨大變化,消費意愿和能力的下探使得曾經吃得起味千拉面的CBD白領們也開始尋求消費降級,當微利或虧損成為餐飲行業的普遍難題時,味千拉面也僅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朱丹蓬表示,“味千拉面還是要加強供應鏈的完整度,堅持做好品質,做好場景創新,把服務體系提升,把客戶黏性作為核心,只有性價比與質價比兩者兼而有之地進行調整,這樣才能穿越寒冬。”

  8月初,味千(中國)發布業績盈警預告后便遭遇資本的重擊,單日股價大跌20%。截至9月6日,味千(中國)市值為8.95億港元,股價為0.82港元/股,較上市后的最高價下滑超九成。

分享到:
責任編輯:zsz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