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也沒攔住,“非洲之王”傳音上市市值破400億

2019-10-02 11:03:43   來源:百家號   評論:0   [收藏]   [評論]
導讀:  9月30日,登陸上交所科創(chuàng)板的傳音控股(688036),交出了首開53元每股,高出35 15元發(fā)行價50 78%、市值超400億元的好成績。招股書顯示,此次募集的28 88億元資金,將用于傳音智慧園手機制造基地、手機生產(chǎn)基地
  9月30日,登陸上交所科創(chuàng)板的傳音控股(688036),交出了首開53元每股,高出35.15元發(fā)行價50.78%、市值超400億元的好成績。招股書顯示,此次募集的28.88億元資金,將用于傳音智慧園手機制造基地、手機生產(chǎn)基地(重慶)、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系統(tǒng)平臺建設、上海手機研發(fā)中心建設等項目。

  在經(jīng)歷13年借殼上市失敗、上市前一周被華為控訴侵權后,在外闖蕩了13年的“非洲之王”終于完成了回國上市的愿望。

  極致本土化

  2006年,國內(nèi)手機激戰(zhàn)正酣的格局,而非洲大陸卻面臨著截然不同的窘境。數(shù)十億人口,卻只有諾基亞、三星兩個手機巨頭。競爭者寥寥,讓時任波導手機海外市場負責人的竺兆江看到了巨大的商機。竺兆江接受媒體采訪表示,非洲是僅次于大陸、印度的全球人口第三多的市場,市場發(fā)展比大陸慢,如果運用大陸的技術與資源,推出適合當?shù)厥袌龅漠a(chǎn)品,會大有可為。

  2006年9月,竺兆江創(chuàng)立傳音,目標直指非洲市場。

  傳音前中層管理徐偉(化)是2011年加入公司的。在他看來,傳音代表著最早一期出海的企業(yè),也是最早在非洲當?shù)亟⒐S的國產(chǎn)手機企業(yè)。而關鍵,在于傳音將本土化做到了極致。

  所謂本土化,就是深耕當?shù)胤侵奘袌觯a(chǎn)品研發(fā)、宣傳、渠道直至售后,全部在非洲本地進行。

  首先在產(chǎn)品研發(fā)端,發(fā)出針對黑膚色用戶的美肌模式;而非洲消費者經(jīng)常手握幾家運營商SIM卡,傳音推出了4卡4待手機,TECNO 4Runner。“徐偉告訴鋅財經(jīng)記者,傳音更針對性地研發(fā)出了大喇叭+天線的FM手機。“非洲人本身就喜歡聲音大的,而且很多當?shù)厝碎_車的時候,有聽廣播的習慣,所以傳音專門在手機上裝了天線,就是方便用戶收聽。”令徐偉印象深刻的是,當時為了做到本土化定制,傳音還在埃塞俄比亞建立了工廠。

  傳音也將本土化做到了軟件上。在非洲,英語因為是主要語言,大部分年輕人的英語都很好,傳音研究了facebook,并且做了對應的優(yōu)化。

  接著,傳音也強調(diào)宣傳方式的本土化。在國外品牌普遍啟用白人做代言的年代,傳音開創(chuàng)性地啟用了黑人做代言的先例。這也幫助傳音完成了本土化的下沉。

  搶占渠道、緊抓售后也至關重要。

  “傳音一直很注重跟當?shù)亟?jīng)銷售合作,”徐偉提到。招股書顯示,傳音銷售渠道遍及尼日利亞、肯尼亞、坦桑尼亞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售后服務品牌Carlcare也迅速跟進,通過第三方合作,建立了超過2000多個網(wǎng)點。

  一手渠道、一手售后,傳音牢牢把根扎進了非洲市場。

  憑借著多管齊下的本土化打法,傳音很快在非洲市場站穩(wěn)了腳跟。竺兆江在16年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公司第一年就實現(xiàn)了盈利。

  而為此,傳音早期的員工也付出了很多,很多人長期在非洲工作,遠離家鄉(xiāng)。

  “當時竺兆江就告訴我們,不要蜻蜓點水,要扎就要深扎進去。”徐偉告訴鋅財經(jīng)記者,當時大家在非洲,少則兩三個月,多則一年。“真的是有開墾北大荒的感覺。”

  借殼上市流產(chǎn)

  憑借著本土化的精細運作,傳音在海外市場發(fā)展得順風順水。2018年,傳音副總裁阿里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2017年傳音全球手機銷量達到1.3億部,在非洲手機市場份額位居第一。

  而傳音的目光,也并不局限在新興國家市場。竺兆江曾對媒體表示,真正的偉大的公司都是全球化的。

  從2006年進入非洲市場到2015年,打入印度、東南亞等周邊市場,傳音在快速擴張的同時,也看好內(nèi)地市場。竺兆江想回國上市。

  傳音的動作很快。

  根據(jù)工商資料的顯示,2017年傳音引入了香港網(wǎng)易互動娛樂有限公司、南山鴻泰股權投資基金在內(nèi)的數(shù)家戰(zhàn)略股東,為上市做第一步準備。

  2018年3月1日,新界泵業(yè)(深:002532)發(fā)布公告稱,將收購傳音不低于51%的股份。一時間,傳音借殼上市的消息不脛而走。

  但僅僅3個月之后,新界泵業(yè)又以一則“因交易各方未能就交易方案的重要條款達成一致意見,決定終止籌劃本次借殼上市的資產(chǎn)重組事項”公告,宣告了傳音借殼上市計劃的失敗。這是傳音國內(nèi)IPO的第一次試水。

  上市前夕,遭華為控訴

  借殼失敗,但傳音沒有就此停止在國內(nèi)IPO的步伐。

  2019年3月29日,上交所披露了傳音首次公開發(fā)行股票的招股說明書。招股書顯示,傳音此次發(fā)行股票不低于8000萬股,募集資金在30億以上。而傳音公司2018年的全年營收為226.46億元,凈利潤為6.53億元。

  然而就在上市前兩天,一則“華為控訴傳音侵權“的新聞,再一次將后者卷入到輿論的漩渦中。有知情人士對媒體表示,原因是傳音使用了華為的開機界面。

  侵權案直接引發(fā)了公眾對傳音缺乏技術創(chuàng)新的討論。長久以來,靠著功能機和低端智能機起家的傳音,在回國上市時,遭遇了華為敲山震虎的控訴。雖然雙方都不予評論,但侵權案無疑給傳音的上市蒙上了一層陰影,更有人懷疑,傳音究竟能不能上市?

  對此,徐偉卻認為,這是華為在提醒傳音,未來需要差異發(fā)展。但是這個案件主要是在品牌推廣方面,本身其實并不大。

  但這個波折沒有影響傳音的步伐。9月30日,傳音成功登陸上交所科創(chuàng)板。截止30日下午鋅財經(jīng)發(fā)稿時,傳音更以高出發(fā)行價64.44%的57.80元價格收盤。

  在被成為是手機藍海的非洲市場,傳音的精細化運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終于迎來了上市。但隨著2G紅利的消失,傳音接下來能否準備好在更高標準的4G、5G賽道與先入者同臺競技呢?

分享到:
責任編輯:zsz

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