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有“56度C”,美的、海爾、格力的全面戰“疫”
如今形勢依然嚴峻,在“危”與“機”并存的新局勢下,一個組織或是一家企業小到員工防控、產品研發、辦公室消毒,大到疫情救援、制造或服務體系協同、及時性的組織運作、正向的價值觀輸出等方方面面,均反映了家電制造業的現有體系利弊。值得肯定的是,海爾、美的、格力等起到了一定帶頭作用,第一時間付諸行動進行一線防控、并圍繞用戶健康需求推出了“56度C”等的健康技術創新。

不久的將來,這只“黑天鵝”終將飛走,但黑天鵝帶來的產業效應或許還將繼續。而在這場突發性的考卷面前,“暴露”出的軟實力背后,有幾點值得我們去思考:
1、服務“停不停課”選擇中,如何助力逆行者們一線防控?
2、企業資源響應速度背后,全流程、全球化的協同性是否經得住挑戰?
3、在空調“價格戰”還是空氣“創新戰”的PK中,如何提振產業?
武漢服務“不停課”
疫情發展以來,一批又一批的“逆行者”加入到武漢戰疫中,他們中間有醫護人員、建筑工人、后勤服務人員等。為了駐留武漢的用戶和工作人員都能有一個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海爾、美的、格力等企業先后調動服務兵,不僅投入到火神山、雷神山以及方艙等醫院建設中,像海爾推出的“無接觸可視化”服務,也保障了武漢乃至全國各地的空調服務。
其中,“格力先鋒隊”火速集結超200人,全天候在火神山醫院建設現場待命;美的調動200余服務兵,積極參與到戰疫中;海爾也在湖北地區調動了1500人待命。
湖北地區冬季無集體供暖,疫情突如其來,前幾日下雪更是加劇了一線人員面臨的困難和挑戰,這樣一支支隊伍,及時保障了空調的捐贈和緊急安裝。
爭分奪秒下,海爾為湖北地區安裝空調2428臺,美的安裝空調1000多臺,格力安裝空調、凈化器、電暖氣等共計2465臺,緩解了寒冬環境下的部分急需。
在武漢市青山區方艙醫院,海爾連夜完成了270臺空調的安裝,院方原本的計劃是幾個品牌同時安裝以提高速度,但是看到現場海爾的安裝速度,而當時其他品牌又無人聯系,決定將剩余訂單托付給海爾空調。最終,海爾順利完成了共計1190臺的安裝工作。
在眾多的戰疫隊伍中,這樣看似平凡的瞬間,卻折射了非常時期及時服務的不平凡。據了解,多家平臺在為方艙醫院推薦產品時,都因為“海爾速度”首推海爾。
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參與到戰疫隊伍中,服務兵們也加速擴大服務網絡。數據顯示,目前海爾的緊急服務不僅覆蓋了湖北地區39家醫院,在全國則覆蓋了300多家醫院。此外,美的、格力以火神山、雷神山為主,全國為輔,推進服務及時落地。
吹響全球“集結號”
除了武漢當地的“逆行隊伍”,海爾、美的等依托全球化優勢,也第一時間調動了口罩、護目鏡、防護服等來自全球的防控物資。
從1月27日起,海爾發動海外各地的分公司,協同開啟“全球募捐”行動,馳援中國疫情防控,從美國、日本、俄羅斯、法國、印度、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尼日利亞等各國分公司緊急籌措到50萬美元的防疫物資陸續到位。
值得一提的是,海爾的全球及時響應,一方面得益于自主品牌全球化的建設,另一方面也凸顯了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戰疫價值。據介紹,海爾卡奧斯COSMOPlat從大年初一萌生想法,到1月初僅僅用兩天時間上線疫情醫療物資信息共享資源匯聚平臺推出,再到2月中旬迅速升級為企業復工增產服務平臺,幫助了眾多企業防控資源匯聚,也賦能了諸多企業復工保安全、提產能。
也是在1月27日,美的首批敲定從韓國采購50余萬只醫用口罩,后續來自日本、德國、美國、意大利等國家或地區的物資也陸續到達。
此外,格力首批來自巴西的45萬件抗疫物資陸續到位,同時通過其在柬埔寨、卡塔爾的經銷商和子公司的員工得到部分捐贈物資。
全球“集結號”吹響的背后,實際上也反映了中國空調企業全球發展的現狀。眾所周知,海爾空調一直在全球創牌方面保持引領優勢,此次及時救援也體現了海爾成熟的全球化運作系統。近幾年來,格力和美的的品牌建設也開始轉向了國外市場,在海外市場業績不斷提高的同時,全球化體系建設也正在逐步完善。
如今,全國都在積極開展復工復產,空調企業率先響應,以保障用戶在非常時期的健康需求。作為率先響應的企業,海爾設置了六道“關卡”保證防疫生產兩不誤,成為多地政府的企業復工樣板;目前除武漢3家外,海爾在全國的其他49家企業均已獲得政府批復。同時,格力、美的也迅速跟上號召。公開數據顯示,格力電器已有70%的員工復工,美的集團除湖北地區外的31個生產基地也均已復工。
加速“健康保衛戰”
“好空氣并非一時之需”——疫情終將過去,我們也必然要回歸日常生活,但聚焦空調行業現狀,卻發現促銷、價格戰已經失靈,健康升級已然成為趨勢。蘇寧近日數據顯示,抑菌健康空調實現高達15倍的銷售增長。
3月2日,從天貓V榜發布的年度TOP100單品來看,海爾最近主打的“56度C”空調位列TOP2,美的空調和格力空調分列TOP4和TOP7。
據了解,本次上榜的海爾56度C空調是一款自清潔空調,它的蒸發器表面會通過降溫結霜、升溫56℃以上進行化霜,達到剝離內部污垢,高溫干燥除塵除菌的效果。如今在非常時期,海爾也向3000萬海爾自清潔空調用戶,發起了“請立即開啟56度C”的邀請。
此外,美的最近主推的中央空調,也圍繞用戶呼吸健康空氣的需求,實現了對全屋空氣24小時的檢測,以保證用戶輕松掌握空氣質量。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對于企業更是如此。
面對市場的變化,因率先響應用戶健康需求,空調行業頭部優勢更為明顯。中怡康第7周數據顯示,3大品牌線下零售量總計占比83.4%,環比提升1.7%;從分品牌線下零售額來看,美的占比31.6%、同比下降22.9%,海爾占比為30.2%、同比增長35.5%,格力占比22.3%、同比下降71.4%。
事實上,針對室內空氣健康,各空調品牌早就有所布局。2015年,美的上市了“無風感”舒適星空調,從“無風”角度出發發力健康空調;去年,格力推出“雙向換氣”的新風空調,創新雙向流新風換氣系統,也是關注到了健康這一需求點。
相較而言,海爾空調在健康方面布局較早,早在20余年前就開始關注用戶健康需求,先后發明了健康負離子、光觸媒空調、“氧吧”空調,再到首款自清潔空調、不開窗換新風的新風空調等多款產品。隨著當下場景化需求加速,海爾空調領先行業首個進行場景生態的轉型。以海爾智慧臥室場景為例,從睡前準備、睡前閱讀,到睡眠階段實時監測睡眠狀態,再到起夜場景、起床場景,海爾空調都能提供智慧、健康的場景方案。同時,海爾空調還依托海爾智家App進行了消毒殺菌等健康商家的升級。
“永遠不要浪費一場危機”——丘吉爾的這句話,對于疫情當下的企業意義重大。
這個寒冬雖然漫長,但對空調業來說,在海爾、美的、格力等創新性企業的帶動下,終將渡過。相信隨著這一輪疫情的局面得到全面控制,企業與組織收獲的將是更加靈活多變的團隊、更具超前意識的創新以及更加開放共贏的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