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評論:中國新能源汽車,一個雙循環的真實樣本

2020-09-02 10:29:35   來源:新浪科技   評論:0   [收藏]   [評論]
導讀:  中國市場的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已經連續5年居世界首位。各級政府政策上的強力支持,資本、技術向新能源汽車制造和創新平臺的聚集,鋰電池等關鍵產品的生產規模站在全球的最前列,多種因素使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與歐
  中國市場的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已經連續5年居世界首位。各級政府政策上的強力支持,資本、技術向新能源汽車制造和創新平臺的聚集,鋰電池等關鍵產品的生產規模站在全球的最前列,多種因素使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與歐美等經濟技術發達國家處在同步發展水平,有的關鍵環節中國甚至走在了前列。

  新能源汽車是資本和技術高度密集的制造領域。中國的三家新能源汽車企業——理想、蔚來、小鵬先后在紐交所上市,是著眼于美國股市的成熟、規范、效率和成長機制。而美國特斯拉公司大舉投資中國設立生產線,也獲得中國本地銀行貸款的支持。沒有資本和技術的跨國流動,不可能有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需求和潛力,客觀上已經成為全球資本流動和技術投入的風向標。

  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最迅速、競爭最激烈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資金鏈、產業鏈和技術鏈的樣本意義,值得深入分析和思考。如果沒有跨國的要素流動和要素的重新組合,沒有國際國內雙循環的相互促進,新能源汽車之路很難走通,更不用說實現高速發展。工業革命以來世界上每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科技發明創造和技術創新,每一種能夠主導全球經濟的重要產業和產品,都不可能在一個或幾個國家的封閉、排他的環境下成長、壯大。只有面向全球的開放,才有成功的保障。

  盡管中國市場是全球汽車業最大的利潤池,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贏家絕對離不開中國市場。但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制造本地化的趨勢下,我們看到在中國市場上強勁的需求與國際新能源造車新勢力在相互拉動、相互促進、相互競爭。因為只有更大的市場、更多的需求,才可能有更大規模的生產制造和投資回報,也才可能有持續的更強有力的創新研發投入。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美歐各有優勢、各擅勝場。美國的電動汽車巨頭特斯拉在創新能力、整車生產規模、綜合實力和品牌上優勢突出;中國擁有目前新能源汽車的最大市場,在電池技術研發生產上已經占據了全球前十強的絕大多數;歐洲正在趕超中美電動車的領先地位,今年1到7月,歐洲累計注冊新能源車超過50萬輛,中國只有48萬多輛。綜合來看,要在暢通國內大循環,以及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有利條件下,才有可能盡快地實現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目標。

分享到:
責任編輯:zsz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