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消費 > 曝光臺 > 正文

揭秘“新農共富”:披上央企“外衣”,打著農業旗號的新型殺豬盤?

2023-12-15 09:59:40   來源:新浪科技   評論:0   [收藏]   [評論]
導讀:  今年以來,已有多家央企多次發布打假聲明,但假冒央企事件仍時有發生。近日有投資者對新浪財經表示,其購買了一家名為新農共富投資有限公司的企業的投資項目,但沒有按期收到承諾收益,導致財務受損,并表示
  今年以來,已有多家央企多次發布“打假聲明”,但假冒央企事件仍時有發生。近日有投資者對新浪財經表示,其購買了一家名為新農共富投資有限公司的企業的投資項目,但沒有按期收到承諾收益,導致財務受損,并表示已經有其他投資者報警。

  新農共富投資有限公司在網上宣稱是“國家農業部、鄉村振興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局,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由國家財政部出資、授權國企(中國農發)組建的投融資平臺,肩負著金融支農、惠農、強農的重要使命。”

  這家公司到底是什么來頭?是否真的是央企組建?

  中國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近日在官網發布聲明,稱接到電話,有不法分子通過移動端App從事非法活動,表示從未利用任何社交軟件、移動端APP或類似平臺從事投資、推介投資、理財、吸收公眾存款等業務,亦未授權任何單位和個人開展上述或類似相關業務。

  從目前可查詢的信息看,打著央企旗號的虛假投資理財項目,黑手已經伸向了農業領域。

  查不到的“新農共富”和李鬼網站

  “新農共富是一個打著農業旗號的殺豬盤,千萬不要被騙子們包裝的假象迷惑了。”一位打假專業人士這樣說。

  在名為“新農共富”的App上,公司介紹中提到,“公司成立于2008年12月26日,截至目前注冊資本金31.5億元。”并稱,“公司成立以來,積極探索政府支農資金‘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的新模式,構建了‘農村金融、產業基金、產業投資’三大主業的發展戰略格局。目前,公司隊伍、制度、文化等內部建設正全面有序推進,債權業務、股權投資、農村產權交易、農產品(6.850, 0.00, 0.00%)交易和農產品供應鏈服務等業務拓展初具規模。”

  在另一篇發布于網上的推廣文章中,這家公司仍然打著中國農發的旗號,稱“中農發集團新農共富項目根據2022年2月22日中央一號文件發布后開始籌劃,于7月1日正式上線,”并表示,新農共富APP上線當天注冊人數破100萬人次,參與新農共富項目認購人數達到70萬人。

  詭異的是,這家自稱是“新農共富投資有限公司”的企業,根本查不到工商注冊信息。也就是說,根本沒有一個叫這名字的企業注冊過。

  在他們自稱的官方網站上,主頁顯示的名字是“中國新農在線”。頁面看起來也是煞有介事,有多個欄目和精美圖片,有轉載自各大媒體的新聞,但鏈接點擊后頁面打開速度明顯比一般網站慢。

  有IT專業人士表示,訪問速度慢很可能是因為其服務托管在國外造成的,“這種訪問慢正常,騙完后就馬上關了。”

  更神奇的是,他們在文章頁左上角還加上了中國網的Logo和首頁鏈接,但實際上中國網根本沒有“中國新農在線”,只有“中國鄉村振興在線”。

  除了這些之外,“中國新農在線”可以說是全方位的碰瓷“中國鄉村振興在線”。仔細看看就可以發現,他們的首頁設計幾乎就是“中國鄉村振興在線”的翻版,色調和版式幾乎一模一樣。可以說,為了以假亂真,這家公司也是下了功夫。

  驚人的收益率和漏洞百出的App

  以假亂真的網站上,還有奇特的新聞。

  “中國新農在線”的一條新聞標題是,《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印發<關于由中國銀監會監督管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新農共富,籌備資金100億>》。

  在這篇語法錯誤、前言不搭后語的文章中,實質性內容都藏在每一段的后面。

  文章提到,“強化脫貧地區和脫貧人口金融支持,持續深化金融機構特立新農幫扶金助力團隊發展,挽回流失人脈,每人只可申請一次新農幫扶金補貼,無論虧損金額是否巨大,都可申請,審核通過即可發放補貼,國家出資幫助更多的老百姓(28.580, -0.16, -0.56%)挽回損失。”

  “由國家金融監督管理局,監督管理的100億儲蓄金,在二期即將落地之際,正式啟動儲蓄金,為保證老百姓投入資金更有保障,參與新農共富二期產品的投資者,都可以申請啟動儲蓄金由國家金融監督管理局,監督管理。儲蓄金根據投資金額進行制定,不管虧損多少,國家金融監督管理局就會補還給你的多少錢。”這段話基本上就是為了推銷他們的投資理財產品了,還拉了國家金管局做背書。

  在“新農共富”App上,顯示有貸款、二期-五期多個系列的投資項目。其中,二期項目是涉及到具體地點的,有永興生態農業、三臺鎮現代農業產業園、黃山生態休閑農業、開江縣種養綜合農業、齊齊哈爾市智慧生態農業、江西太源智慧農業(3.070, 0.06, 1.99%)項目等。三期項目是以國家冠名的國家基礎農業、國家現代農業、國家田園綜合、國家農產綜合、國家農業電商等項目。

  五期項目名稱包括:農田水利建設項目、農業技術推廣項目、農田改造項目、糧食生產項目、農村旅游項目、種植基地項目、養殖基地項目、農產品加工項目、鄉村產業振興工程、鄉村環境整治工程、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鄉村教育振興工程、鄉村文化振興工程。

  二期項目中,投資金額從900元到33000元,日收益從52.5元/天到3300元/天,還有3元/天到110元/天的惠民紅利。三期項目中,項目投資金額從500元到80000元不等,日收益率達10%,還號稱有50%的補貼金,從250元-40000元不等。投資回報率真是驚人。目前,這些項目都顯示進度已經完成。

  但近期這件事顯然是出了岔子,有投資者發現情況不對,報了警。

  新農共富公司宣稱為了大家能提前拿到所有福利,要給金融監督管理局做擔保,所以要收取新農合伙人保證金,“分紅收益高于50000元繳納2000元,分紅收益低于50000元繳納1000元,所有股東繳納完畢即可于12月16日領取所有收益,沒交保障金的等待金融監督管理局核查,核查周期六個月,沒有造成資金外流即可領取全部收益。繳納保障金的合伙人,五期上線立即返還,如發現資金外流取消五期及以后參與新農共富資格。”

  此事引起了投資人的不滿,后來不得不停收。

  之后,新農共富App發布彈窗承諾,“所有產品收益,車補房補,國家補貼,工資,在三個月內全部打在所有新農合伙人銀行卡上”,并表示在此期間不再推新品,等2024年3月份5期正式上線。

  在App里,還掛著農業農村部紅頭文件形式的分紅清算通知,蓋著公章,但仔細一看格式都不對。

  這樣漏洞百出的騙術,還是有人上當了。

  分析人士認為,這種騙局慣用的套路就是,一方面扯大旗作虎皮,打著國家部委、央企、國家重大工程重大項目的旗號,包裝得非常高大上,另一方面承諾超出常規的高額收益,引誘人心中一念之貪。

  國家網信辦發布的信息稱,近年來,利用App進行詐騙已成為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主要犯罪手段之一,約占整體案發量的六成。這些打著央企旗號的騙局,都是以App作為主要平臺。

  中國農發集團在聲明中稱,“如社會公眾發現冒用中國農發集團名義等不法行為或已遭受資金損失,請立即向公安機關進行舉報或報案,”還警告相關不法之徒立即停止違法犯罪行為,并保留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分享到:
責任編輯:zsz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