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空調業,格力、美的、海爾比規模,在國外呢?

與國內空調業比拼規模不同,當中國空調走出國門后,自主品牌建設才是核心競爭力。
產業在線數據顯示,2019冷年中國的空調總產量是1.49億臺,占到全球80%的份額。但是在出口空調中,只有30%左右是自主品牌出口,其他70%左右仍是貼牌代工。奧維空調產業研究院調研結果也顯示,全球市場目前有空調品牌數百個之多,在歐洲、北美、日韓、中東、南亞等主要空調市場,多數品牌標識只有MADE IN CHINA,即原產地為中國。以貼牌出口的中國空調,并沒有享受到品牌紅利。
在空調三巨頭中,格力、美的是出口創匯的典型代表。在出口量方面,美的、格力分列中國空調出口前兩位,借助巨大的出口量獲得了不小的回報。但從長遠來看,貼牌出口不利于自身品牌的發展。
顯然,格力與美的也認識到了出口品牌的重要性。格力在巴西和巴基斯坦建立了兩個生產基地,自主品牌出口占比有所提升,達到了 40%;美的通過收購開利拉美、東芝家電開啟全球化之路,還是以出口為主,目前自主品牌占比較小。在近期美的集團、格力電器召開的股東大會上,兩家企業都公開提及未來發展重點,其中之一便是在海外市場加快拓展步伐,嘗試以自有品牌取代貼牌加快突破。
海爾空調是中國空調出口創牌的典型代表。雖然出口規模不是最大的,但海爾長期堅持自主品牌出口,在全球自主品牌占比近100%。由于在全球堅持的三位一體本土化策略,與當地用戶零距離互動,使得海爾品牌更貼近當地消費者的需求。如今,在國際市場上,海爾空調幾乎代表了中國品牌,也是海外最暢銷的中國空調品牌。
現在,海爾自主品牌也進入收獲期,從海爾整體來看,2019年前三季度,“海爾智家”海外業務收入增長25%,海外收入占比47%。具體到空調,海爾互聯空調連續3年全球銷量第一,自主品牌出口連續2年第一。
順應全球化大背景,越來越多的中國空調企業認識到,貼牌代工賺外匯應該成為過去式,加大自主品牌出口才能在國際市場占據一席之地。過去5年間,出口空調中自主品牌占比從2013年的27%左右顯著提高到2018年的32%以上,歷史五年復合年均增速達7.3%。可以預見,隨著自主品牌布局的加深,未來中國空調在海外的整體知名度將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