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老品規模過億,新年國家連發兩項標準,空調需要悲觀嗎?

此外,業界人士都在擔心行業內外還有很多的不確定性,一方面會影響到用戶消費者的購買心理,另一方面廠家會在成本上有大幅度的增加。因素疊加會造成一定負面影響,行業因此籠罩著一種不樂觀的氛圍之中。
其實,業界不必對2020年悲觀。剛剛進入2020年,就有兩大利好直擊空調行業,為空調行業進入存量市場激活新的需求,既有利于國民的生活品質提升,也有利于空調企業深耕市場。據此,廠商應該以相對樂觀的情緒來看待,在存量市場上找到屬于自己的個性化需求,進而推動空調產業在存量市場上的精耕細作。
第一個利好是新能效標準的公布實施。被譽為是“史上最嚴”空調能效新標準-GB21455《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以下簡稱“新能效標準”)在進入2020年的第6天正是對外公告。從“新能效標準”來看,1級能效指標對標國際,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高于日本“領跑者”能效要求,超美國能源之星能效要求,被稱為史上最高標準并不為過。
第二個利好是家用電器安全使用年限標準出臺。2020年的第10天,在國務院有關部門的指導下,組織國內家電行業制定的《家用電器安全使用年限》(以下簡稱“年限標準”)系列標準發布,這意味著空調乃至整個家電市場,需求迭代的速度將會加快。換言之,就是需求周期在政策推動下中得到了加速加快,激發出一個新的市場空間。
首先從“新能效標準”的實施來說,雖說對生產企業的要求提高,會增加生產難度和制造成本。但是,一方面將面臨有大量正在使用的不達標產品需要更新替代;另一方面將有大批實力不濟的小品牌、雜牌企業必將被淘汰。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對于像行業頭部品牌海爾、格力、美的來說是整合市場的好機會,承接被淘汰品牌的市場份額,就是求發展的新空間。
再從“年限標準”的實施來看,資料顯示我國空調截止2018年,已經有接近有5.2億臺的保有量,這是一個巨量的數字。一旦“年限標準”實施,必將會有相當大一批現仍在使用的產品需要更新,這就對已經進入到存量市場的空調行業來說,可以激發出相當大規模的迭代需求。關鍵在于誰能夠在這一過程中受益?
將這兩個政策疊加來分析,“新能效標準”是從“質”的方面對行業的升級,“年限標準”則是從“量”級的方面給市場新的需求空間。“質”和“量”的配合,將大大激活已經進入存量的空調市場,給行業頭部品牌提供巨大的市場機會。
而縱觀整個行業,能夠從“質”和“量”兩個方面滿足升級迭代的機會最大的品牌無疑是海爾。從消費升級的角度來看,海爾不僅自身品牌具有全球的美譽度,連續11年蟬聯全球大型家用電器品牌零售第一,并且擁有風靡高端市場的卡薩帝、GEA、斐雪派克等品牌,在以需求升級的市場崛起之時的機會最大。
其實,海爾憑借對市場敏銳的洞察,早早就開始布局迭代升級產品。據斌科技了解,早在4年前,海爾空調就進行了新能效技術儲備。2016年,海爾入選能效之星的一款產品APF值達到5.6,遠超能效新國標。去年8月,海爾空調率先升級企業標準,能效標準遠高于能效新國標;去年11月,海爾空調兩款產品獲得2019年企業標準“領跑者”認證,行業最多。
去年“雙11”前后,行業企業開打價格戰,實際上是在甩鍋不符合新能效標準的庫存產品。而海爾空調因為是大規模定制,不存在庫存問題。而是因勢利導,在全國開啟“淘汰低能效、換新暖中國”活動。在2020年海爾空氣產業新能效戰略發布儀式上,海爾啟動新能效戰略,加速淘汰低能效產品。這種市場上的巨大反差,可以看出一個品牌是短期的閃現還是長遠的卓越。
可以預見,空調行業在剛剛開年就遇到雙重利好,2020年的市場是完全可以預期的。那種對行業的悲觀,只是那些實力不濟品牌遇到巨大壓力的哀怨。而對于像海爾這樣的空調頭部品牌,抓住“新能效標準”和“年限標準”的實施,不僅不會承受市場壓力,反倒是借勢再上一層樓的機會。
2020年,對空調卓越品牌來說并不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