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赫廚具不銹鋼304材質遭消費者質疑 商品鏈接已下架
導讀: 說好的304不銹鋼材質,才下單購買的!怎么檢測發現不是呢?這不就是康巴赫廚具虛假宣傳,欺騙消費者嘛?談起這次抖音直播間購物經過,北京市民龍華(化名)大呼上當。 原來,今年5月初,龍華在抖音直播間購買了
“說好的304不銹鋼材質,才下單購買的!怎么檢測發現不是呢?這不就是康巴赫廚具虛假宣傳,欺騙消費者嘛?”談起這次抖音直播間購物經過,北京市民龍華(化名)大呼“上當”。
原來,今年5月初,龍華在抖音直播間購買了一套康巴赫品牌廚具。
在直播中主播反復強調,這套廚具中蒸籠為304不銹鋼材質。廚具到手后,龍華并未在廚具中發現304不銹鋼材質標識。經同事提醒,龍華通過不銹鋼錳含量自測盒檢測發現,廚具材質并不是304不銹鋼,因此質疑康巴赫廚具虛假宣傳。
對此,客服工作人員回應記者稱,并不確定所售廚具所贈刀叉材質,但蒸籠材質確為304不銹鋼材質。隨后,記者查看發現,該商品鏈接已下架。
龍華為啥執著于“304不銹鋼材質”呢?原來,市場上最常見的不銹鋼材質,分為304、316和201三種。304是國際公認的首選食品級不銹鋼材質,具有很好的防銹、防腐蝕性能;316的耐腐蝕性能更強,然而價格更昂貴,雖然這兩種不銹鋼也會在使用時析出一部分金屬離子,但是含量極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計,符合國家的食品級標準。而201材質的不銹鋼,本是用來制作工業用品的不銹鋼材料,但有些不良商家為了節約成本,會選擇使用201不銹鋼來假冒304不銹鋼。龍華坦言,廚具是生活必需品,而且是“入口用品”,在生活中他格外注意這些廚具材質。
企查查顯示,浙江巴赫廚具有限公司(康巴赫品牌擁有方)成立于2012年7月3日,注冊資本500萬元,經營范圍包括金屬制日用品制造;家用電器制造;互聯網銷售等。
2年前,康巴赫在《羊城晚報》刊登整版廣告,稱蘇泊爾盜用康巴赫“蜂窩不沾專利技術”并仿造、銷售侵權產品。令人大跌眼鏡的竟然是,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康巴赫需賠償浙江蘇泊爾經濟損失及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共計300萬元。
此前,康巴赫還曾發布聲明稱,其系德國品牌經歷了一系列造假風波后,在面對買家的詢問時,商家修改了自己定位:“德國技術中國制造”。
責任編輯:zs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