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的畫幅是什么 不同畫幅之間有何差別
什么是畫幅?
上面說了,畫幅是傳感器的尺寸,膠片時代則是指的膠片的尺寸。

不同畫幅的傳感器尺寸相差其實很大,如上圖所示。
1英寸以下的傳感器,主要用于手機、大部分無人機、運動攝像機、行車記錄儀等等設備上。
1英寸傳感器,用于少數(shù)無人機、卡片相機、攝像機等領域。
M4/3畫幅傳感器,主要用于松下、奧林巴斯的相機,以及大疆無人機上。
APS-C畫幅傳感器,主要用于佳能、尼康、索尼、富士等相機品牌中。
全畫幅傳感器,主要用于佳能、尼康、索尼、松下、適馬、徠卡等相機品牌中。
中畫幅傳感器,主要用于哈蘇、飛思、富士等相機品牌中。
不同畫幅的影響1:解析力
畫幅更大,也就是傳感器的尺寸更大,因此更容易設計更多的像素點,像素增加也就標志著解析力的增加。
目前在中畫幅領域,有多款一億像素級別的相機,比如哈蘇H6D-400C和富士GFX 100S等產品。
在目前非;鸨娜嫹鄼C領域,4000-6000萬像素級別的高像素相機已經有很多款,比如佳能EOS R5、尼康Z7 II、松下S1R、索尼Alpha 1、適馬fp L等,我們就不一一列舉了。目前消費級全畫幅相機領域的最高像素為6100萬。
而消費級APS-C畫幅相機領域的最高像素為3250萬,兩天相機產品均為佳能出品。
超高像素帶來的解析力非常強大,當你拍照之后,可以通過放大查看到非常清晰的細節(jié)。這就是解析力的意義所在了。
不同畫幅的影響2:控噪
理論上,傳感器的尺寸越大,也就是畫幅越大,控噪的能力也就越好,當然這也和不同廠商的研發(fā)設計有關系。但是畫幅更大,的確可以帶來更低的底噪,也就是拍攝的照片的高感畫質越好。
在相同的畫幅中,理論上像素數(shù)量越低,控噪效果就會越好。比如同為全畫幅相機,2400萬像素的產品一般都會比4000-6000萬像素的產品擁有更好的高感畫質。當然由于現(xiàn)在相機普遍擁有非常優(yōu)秀的控噪設計,因此大家日常拍攝時其實可以更放心的使用。
不同畫幅的影響3:寬容度
寬容度也是如此,理論上畫幅越大,寬容度的表現(xiàn)就越好。和寬容度有直接關系的是相機的RAW文件。
寬容度好的標準就是在大光比環(huán)境下拍照,我們通常會丟失高光和暗光區(qū)域的細節(jié),通過RAW文件進行后期之后,我們不僅可以完美的修復細節(jié),同時畫面中還不能夠出現(xiàn)明顯的噪點或者色彩偏差。
目前我們接觸的相機,中畫幅相機的寬容度普遍是最好的,其次是全畫幅相機,然后是APS-C畫幅,以此類推。
不同畫幅的影響4:鏡頭轉換系數(shù)
最后一個畫幅的影響就是鏡頭的轉換系數(shù)。我們在使用不同畫幅拍照的時候,鏡頭上標識的焦段,并非我們實際使用的焦段,有一個轉換系數(shù)的概念。目前只有全畫幅適配的鏡頭轉換系數(shù)為1,也就是鏡頭上標識的焦段就是我們當前使用的焦段。其余畫幅適配的鏡頭均要轉換系數(shù)。
舉個例子,我們以最常見的50mm焦段鏡頭為例,在全畫幅相機上使用就是50mm焦段;
放在M4/3畫幅上,轉換系數(shù)為2,實際使用焦段就是100mm;
放在APS-C畫幅上,不同品牌的轉換系數(shù)為1.5或者1.6,實際使用焦段就是75mm或者80mm;
放在中畫幅上,轉換系數(shù)為0.8,實際使用焦段也就是4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