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買電視遇“李鬼”海信視像變“海信視聽”

2020-12-16 15:43:12   來源:家電網   評論:0   [收藏]   [評論]
導讀:  近日,惠州的一位消費者在京東商城網購了九臺海信電視,結果到貨后他發現,這些貨品有些不對勁,不僅包裝粗糙,打開包裝更是連電視的品牌logo都是純手工制造。原來,該電視在商品名稱中雖然有海信二字,但其
  近日,惠州的一位消費者在京東商城網購了九臺“海信”電視,結果到貨后他發現,這些貨品有些不對勁,不僅包裝粗糙,打開包裝更是連電視的品牌logo都是“純手工”制造。原來,該電視在商品名稱中雖然有“海信”二字,但其英文品牌名稱卻與正版“海信”有所不同。該消費者購買的是非正版的“海信”電視。

  京東買貨遇“李鬼”

  據家電網了解,惠州的朱先生是一名房屋裝修軟包工程承包商,不久前,他在惠州的一個小區承包了十多家業主的軟包工程,也就是為已經裝修好的房子,統一購買家電等家居用品。朱先生便趁著雙十一價格優惠,在京東商城里下單了九臺“海信”電視,然而這次購物,讓朱先生感到并不滿意。

  朱先生表示,他買回來的電視,海信前三個字母是完全一樣的,但是中間的和后邊的就不一樣了。另外電視下方的標是直接可以撕掉的,基本上屬于貼牌無標的電視,它是貼上去的,而不是正常的品牌電視是印上去的。朱先生說,選購時,他以“海信電視”為關鍵詞來搜索,在海信京東自營旗艦店,50寸的電視售賣價格是1399元,而在他購買的“溫濤電器專營店”內,同款型號電視還能優惠100元,于是他以每臺電視1299元的價格成交。

  對此,京東客服表示,由于該商家是以“海信視聽”為品牌名稱來進行售賣,并非“海信”品牌名稱,而品牌英文名稱也有所不同,所以后臺審核時才順利通過。因此,消費者以“海信”為關鍵詞來搜索,該品牌電視也會被一同搜索出來。目前,京東方面表示已對該商家進行了相關處理。

  目前,商家已與朱先生協商一致,按照京東“假一賠三”的標準,以每臺1300元的價格,按照三倍賠償金額,即3900元/臺的賠償標準,賠付了給朱先生。

  山寨家電屢禁不止

  曾經,山寨家電一度在市場上猖獗。當時,市售小米手機有四成是假貨、網購投訴中兩成是爛貨,家電市場上的假冒山寨產品更是層出不窮。

  已經發展30多年中國家電產業,如今在廣東、浙江等地區,仍然存在不少的手工作坊和小工廠,源源不斷提供大量山寨假冒家電。今年,中國廚衛行業平臺就曝光了國內市場20大山寨廚衛電器產品,大多都是榜著國內知名家電品牌進假冒偽劣。

  2018年,由于拼多多販賣山寨創維電視而刮起的行業“打假”風潮曾讓山寨家電一時間抬不起頭。然而在今年,由于原材料成本上漲,家電價格水漲船高,山寨家電又有了冒頭的跡象。

  在家電行業,山寨家電作坊并不少見。在線上,電商平臺提供給了“山寨”家電銷售的渠道。事實上,在線下,“山寨”家電的銷路已遍布三四線城市及廣大農村地區。以“松下”為例,曾有媒體做過統計,全國有數十個以“pa”作為商標開頭與“Panasonic”十分相仿的產品在市場上出現,包括但不限于“Pascmio”“Partsoinc”“Paonansi”“Pasncnoeic”等。由于缺少品牌附加值,其盈利能力遠不及品牌家電。不同于品牌家電,山寨家電往往不需要技術、標準、專利、品牌,也不需要產品的安全認證和檢測,更缺少完善的售后服務。因此“山寨”家電的成本也極低,還是有一定的盈利空間。

  同樣,2019年家電品牌曾經靠低價將山寨家電擠出過市場,但是品牌家電除產品本身的生產成本外,還需要技術研發、品牌維護、廣告費用、繳納稅費等各方面的投入,而‘山寨’家電這些基本都不需要,‘山寨’家電在價格上較品牌家電永遠具備優勢。今年山寨家電的回歸,恰好證明了這一點。

  打蛇應打七寸,要對付山寨家電,關鍵還是需要政府加大監管力度,教育消費者對品牌進鑒別和區分,尤其是面對‘傍名牌’這種侵權方式,相關部門在監管上也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增強執法力度。

  此外,對于消費者教育也是重點之一。山寨家電引發安全問題的媒體曝光很多,但是很多消費者只看到低價格,卻忽略了安全方面的問題。家電廠商的科普也非常重要,引導消費者選擇正規品牌家電商品。只有切斷山寨家電企業的利益鏈條,才有可能遏制住山寨泛濫之風。

分享到:
責任編輯:zsz

網友評論